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7-08 14:29:33
責任編輯:張莉
丹棱縣是四川省鄉村旅游強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嗩吶)之鄉、四川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千年古縣。該縣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6個,其中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2個;有全國鄉村重點村1個、天府旅游名村2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個。
老峨山風光秀美。(資料圖片)
近年來,丹棱縣依托“長在農業,優在生態,美在鄉村”的資源稟賦,推動城鄉融合和全域旅游發展,培育“丹棱游村”等特色農文旅品牌,成效顯著。2024年接待游客179.6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9.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22%,33.89%。
如果農文旅融合發展是一篇宏大敘事,那么,有3個小切口可以速覽丹棱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美麗圖景。
“近年來,鄉村旅游逐漸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新選擇。請問丹棱縣在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亮點?”6月24日,“萬千氣象看四川·文旅融合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眉山專場在丹棱縣幸福古村召開。會上,隨著記者的提問,丹棱縣近年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亮點被一一呈現。
6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并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擺在治蜀興川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老峨山澄懷湖。(資料圖片)
在這樣的背景下,“萬千氣象看四川·文旅融合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走進丹棱縣,剖析區域農文旅工作抓手、亮點成績和藍圖謀劃,對該縣以全會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意義重大。
“這兩天,參觀了大雅堂博物館和幸福古村,深深感受到丹棱縣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特別是幸福古村,不僅充滿著‘詩與遠方’的愜意,還不失生機與活力。”《四川日報》記者盧星宇的感嘆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丹棱的美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初戀幸福的味道!”發布會上,丹棱縣委副書記、縣長毛自林用“三個美”介紹了丹棱。
丹棱白塔。
據介紹,丹棱縣毗鄰成都,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四川省鄉村旅游強縣。近年來,該縣依托“長在農業,優在生態,美在鄉村”的資源稟賦,推動城鄉融合和全域旅游發展,成功培育“丹棱游村”品牌。
丹棱縣是千年古縣,人文薈萃,成語“難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近年來,該縣大力傳承三蘇文脈發展大雅文化,培塑“大雅學堂”研學品牌,推出山谷研學、茶旅研學、航空研學等服務。同時,該縣四十年如一日深耕晚熟柑橘產業,發展晚熟柑橘18萬畝、年產值超30億元,連續八年榮登中國區域品牌百強榜,全縣“家家有果果,四季橙不同”。
被稱作“質樸原鄉與詩意并存”的幸福古村是丹棱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鄉村振興與傳統村落保護開發雙重戰略下,通過“政府主導、保護開發、示范打造”,古村“走”出深山,“走”向世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為“依然生長的鄉村”。
景區美了、村子靚了、游客來了,群眾的錢包也鼓起來了。
“對我們村的發展和生活變化,我的感受就是日子越來越好、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幸福。”幸福古村村民黃樹成通過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向與會媒體展現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給村民帶來的巨大變化。
不僅是幸福古村,丹棱縣致力于打造一村一主題游,堅持“一邊種糧食,一邊繪風景”發展理念,依托農業優勢產業和美麗鄉村資源,打造天府橙都主題公園、桔香稻田農文旅綜合體等,探索實施“六個一”鄉村旅游賦能行動,發展14個鄉村旅游村,發展鄉村民宿15家,“丹棱游村”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幸福古村。
下一步,丹棱縣將持續深化“文旅+百業”,著力打造都市圈休閑旅游目的地,走好農文旅融合發展“丹棱路徑”,以更高站位、更廣思維、更實舉措,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丹棱力量。
6月30日,以“成南清涼地·有福老峨山”為主題的六月六朝山會在丹棱縣老峨山景區正式拉開帷幕,老峨山再次以它獨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風光,吸引了八方游客。
老峨山六月六朝山會,起于隋,興于明清,是集朝山祈福、避暑游玩、文化表演、物資交易、民間文化藝術交流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歷經千年,久盛不衰,如今已成為丹棱縣一張亮麗的旅游名片。
老峨山叢林探險。(資料圖片)
當日一大早,老峨山安祥門前,非遺展演精彩紛呈。牛兒燈憨態可掬,車馬燈靈動飄逸,花燈絢麗多彩,80余名身著傳統服飾的表演者用精湛的技藝,將丹棱獨特的民俗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澄懷湖畔,40余人的金嗩吶團隊表演,讓游客們駐足聆聽,高亢悠揚的樂聲在山谷間回蕩。
“太有意思了!現場比視頻還要精彩得多!我們在網上看到老峨山六月六朝山會活動,特地來參加。這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還有精彩的非遺展演,真是不虛此行。”來自成都的游客曾柏錦贊嘆道。
祈福大道上,紅綢帶隨風輕舞。來自洪雅縣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張洪江正踮著腳尖,將寫滿心愿的祈福帶系上枝頭:“每年父母都帶我來祈福,今年是我第三次自己爬上山。”今年的祈福活動別具特色,游客們不僅可以在游客中心領取祈福帶,還能參與“五福同行·贏獎牌”打卡活動,前1000名完成打卡的游客可獲得限量文創獎牌,這一創意吸引了眾多年輕游客參與。
景區各處,傳統與現代完美交融。在新山門,酸梅湯自取點前人流不斷,那酸甜冰爽的滋味,成為消暑的最佳選擇之一;后備廂集市里,車載咖啡的醇香與丹棱凍粑、米花糖的甜糯交織在一起,勾起了游客們的食欲;攝身崖前,一群年輕人正興致勃勃地體驗投壺、射箭等傳統游戲;觀佛亭外,尋醫問診臺前人頭攢動,傳承千年的中醫文化在這里得到弘揚。
走進老峨山居酒店,墨香與茶韻撲面而來。入住酒店的游客歐曉琴正在體驗非遺雕版印刷:“大廳里可以觀賞‘筆起峨山韻、山居頌丹青’書畫,大廳外可體驗非遺雕版印刷,推開窗戶就能看見‘靈山睡佛’,這樣的假期太愜意了。”這座書院式酒店巧妙融合了茶道、書畫等傳統文化元素,讓游客在休憩之余,得以深度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老峨山居酒店。
最令人驚喜的是今年新增的直升機觀光項目。來自重慶的游客王潘剛結束飛行體驗,興奮地說:“剛開始有點緊張,但飛起來后完全被美景震撼了,和在山上徒步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從高空俯瞰,整座老峨山就像一幅立體山水畫!我還清晰地看到著名的‘靈山睡佛’全景。”
據機長介紹,這條精心設計的航線讓游客在6-8分鐘內欣賞到新山門、澄懷湖等標志性景點,晴好天氣時還能遠眺峨眉山金頂。
“本屆朝山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體驗有機融合,既守住了千年朝山會的文化根脈,又通過創新形式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活動不僅帶動了老峨山景區發展,更為全縣文旅產業注入了新活力。”丹棱縣老峨山管委會主任魯清國認為,老峨山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秀美的自然景觀,還在于那綿延千年的文化傳承,更在于立足現實以文化、科技賦能帶來的新體驗,讓游客常來常新。
老峨山朝山會現場表演民俗節目。
如今,2025年老峨山六月六朝山會已圓滿落幕,但老峨山的文旅盛宴才剛開始。這座千年靈山,正以它博大的胸懷和獨特的魅力,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化篇章,等待著更多人來發現、體驗、傳承。
近日,四川省研學旅游推進活動在德陽舉行,丹棱大雅堂從全省150余家參評單位中脫穎而出,被確定為首批省級“行讀四川”研學旅游品牌授權基地。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5月25日,新一期的丹棱縣大雅堂博物館研學活動如期開展,來自縣內外的數十名孩子在活動中誦讀丹棱本地名仕彭端淑所著《為學》名篇。
活動將孩子們分成“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4個家風小組,以互動游戲、家風故事、大雅堂詩詞尋寶之旅等形式,讓孩子們深刻感受杜甫的“詩”、黃庭堅的“書”、楊素的“義”,體驗“端淑家風”、非遺嗩吶等發源于丹棱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場景。
“在這里開展的研學活動少則幾十人、多則上千人參加,近年來規模和頻次均有大幅提升。”據大雅堂博物館館長祝定超介紹,大雅堂博物館研學活動得到廣大群眾認可,得益于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多樣呈現方式。
據介紹,丹棱縣大雅堂研學品牌根植于深厚文脈,以“大雅文化”“端淑文化”“三彭七李”為核心靈魂,依托大雅堂博物館、幸福古村、老峨山、龍鵠山、九龍山、梅灣湖等自然與人文勝境,巧妙融合丹棱嗩吶、凍粑、活字印刷、花燈等特色非遺元素,精心構建了覆蓋幼兒至高中的研學體系。2019年以來,大雅堂博物館以大雅研學文化品牌為引領,積極開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活動,累計舉辦數百場次,吸引了約12萬人次參加,有效提升了大雅文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大雅堂研學品牌越來越響亮。
在大雅堂博物館研學活動的基礎上,近年來,丹棱縣培育研學基地2個、研學點位8個、研學公司4家,推出大雅文化、農耕體驗、茶旅融合、非遺體驗等研學線路10余條。規劃研學相關項目8個,今年該縣開展各類研學活動80余場次,接待研學人員約8000人次。
“研學+旅游”只是打造大雅文化品牌的一個場景。除此之外,丹棱縣還打造“非遺+旅游”場景,先后依托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丹棱凍粑制作技藝、馬嘴河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注冊商標,建設丹棱凍粑傳習所、馬嘴河酒文化展覽館,提高非遺品牌影響力,僅丹棱凍粑、馬嘴河白酒釀造技藝兩個非遺項目年產值就達2億元,帶動就業5000余人;打造“演藝+旅游”場景,建成以作平文化大院、德祥文化大院為代表的民間文化眾籌院壩100個,獲全國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項目西部地區第一名,成功舉辦2021年全國“村晚”(四川)示范展示活動,省內外游客、黨政學院培訓人員紛紛慕名到丹棱參觀文化院壩。
記者手記
近年來,丹棱縣以農文旅深度融合為筆,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界處勾勒出一幅“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生動圖景。通過場景創新、文化活化與全域聯動,這座川西小城正奮力打造都市圈休閑旅游目的地。
在保護中創新,讓農耕變風景。丹棱縣摒棄“大拆大建”的開發邏輯,以“微更新”重塑鄉村肌理:幸福古村保留砂巖條石、竹籬笆等本土建材,將犁耙、風桶等農具轉化為文化符號,制定全國少見的村落風貌管控導則,使原生態農耕場景升華為沉浸式旅游空間。同時植入“幸福嶺”生態民宿聚落,依山就勢打造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建筑群,讓石磨豆坊、私房菜等20余處新業態從古村肌理中自然“生長”。
以非遺為魂,讓文化可游可感。該縣深挖“大雅文化”基因,構建動態傳承體系:大雅堂博物館聯動研學基地開發雕版印刷、藍靛扎染等體驗課程,將典籍中的“詩書合璧”轉化為可觸摸的國學課堂;老峨山六月六朝山會創新融合牛兒燈、金嗩吶展演與直升機觀光,千年禪意邂逅現代體驗,吸引游客10萬人次;石斛花采摘節則打通“校企村”鏈條,使藥用植物種植園變身集中藥材科普、非遺工藝于一體的開放式景點……傳統文化由此褪去“標本化”外殼,煥發鮮活生命力。
用業態破壁,讓需求多元滿足。該縣瞄準都市消費新趨勢,構建三層體驗圈:基礎層以“桔香稻田”為代表,通過稻魚共生系統、小火車漫游實現農耕趣味化;升級層植入星空露營、稻田餐廳等網紅場景,在老峨山打造禪茶文化主題酒店;創意層則推出“傾橙時光”春游等IP,聯動金融機構發放50萬消費券,以“凍粑制作體驗+漢服游村+果酒品鑒”形成消費閉環。
如今的丹棱縣,正以交通互聯、資源互通、產業互融的三重奏,奏響全域旅游交響曲。其探索證明,唯有將文化傳承深植于土地脈動,讓創新業態扎根于民生溫度,農文旅融合才能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