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7-03 10:52:33
責任編輯:張莉
近日,走進仁壽縣文林街道糧食局小區,整潔的道路延伸至單元樓門口,加裝的電梯讓居民出行變得輕松,健身器材隨處可見,綠樹和鮮花將家園裝扮得生機勃勃……這一切轉變都得益于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糧食局小區里,群眾正在鍛煉身體。
據悉,該小區共有住戶122戶,為無物業管理的開放式小區。以前,小區內公共設施年久失修,環境臟亂,給居民生活造成諸多影響,居民改造意愿強烈。2022年11月,小區開始進行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包括更新與生活相關的陳舊、破損、老化基礎設施,統籌“地上地下”,實施雨污分流、線纜下地等改造。改造完成后,小區不僅煥發了新活力,還切實提升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更承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仁壽縣已完成323個老舊小區改造,正在改造的小區有103個,今年還將改造46個小區。
在文林街道紡織小區改造現場,建筑外立面翻新與管網改造同步推進,處處呈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這個有著402戶居民的老舊小區,正通過“內外兼修”的改造重獲新生。
“作為一個有著數十年歷史的老小區,紡織小區由于地理環境復雜、排污設施老舊,雨天積水、污水反涌時有發生,為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四川采悅文旅公司現場管理員廖忠俊介紹,此次改造,通過統籌推進地下管網更新與地面環境優化,能順利實現雨污分流,重塑小區的“地下血管”。
廖忠俊說,曾經樓棟之間,電力、電信、移動、聯通等多家公司的線纜長期混雜纏繞,這些“飛線”不僅讓小區顏值大打折扣,更埋下多種安全隱患,成為危險的“蜘蛛網”。如今的改造,將通過“四網合一”的舉措,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確保改造后的小區網線鋪設規范、整齊,消除安全隱患。
紡織小區改造現場。
仁壽縣的老舊改造工程不僅注重“硬件”升級,更在“軟件”上匠心獨運。紡織小區在改造中特別規劃了“紡織文化”展示區,工作人員正四處征集老照片、老物件等具有“年代感”的東西,力圖讓年輕人知道,這里曾是仁壽紡織業的搖籃。與此同時,還巧妙利用邊角地塊打造花壇,見縫插針增設停車位、充電樁等便民設施,實現“顏值”與“內涵”的雙提升。
小處著手、串珠成鏈,從加裝電梯,解決“爬樓難”到美化環境,在家里就能推窗見綠;從規劃空間,滿足群眾停車、充電等需求,到妥善處理多元訴求,出家門就能步入雅致小公園;從兒童游樂區和老人休閑區的功能區打造,到建設文化展示區喚起鄰里深情,舊時光成為美好回憶……這些鐫刻著歲月痕跡的老小區,正以嶄新的姿態續寫著溫暖的城市故事,見證著“老居民”邁向“新生活”的幸福征程。
“我們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群眾需求出發,實行‘一小區一對策’,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仁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將進行連片的城市更新行動,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助力群眾實現從“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飛躍。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