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7-02 10:47:30
責任編輯:張莉
水清岸綠的王店河。
近年來,彭山區黃豐鎮以黨建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整合多方資源,通過“軍地聯動”“上下聯治”“村企聯姻”共建舉措,構建起跨區域、跨層級、跨領域的聯建共同體,精準破解發展難題,推動柑橘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和美鄉村建設初顯成效。
近日,在黃豐鎮豐華社區柑橘分揀包裝廠內,一顆顆金色的柑橘正在分揀包裝線上等待“把脈問診”。智能分揀不僅能篩選大小和重量,還能測出水分和糖分,解決了手動分揀耗時且不精準的問題,節省了人工和時間成本,有效提升了果品質量。其中的一條分揀線,就是社區共建單位——彭山區人武部援助的。
豐華社區是黃豐鎮最早試種柑橘的地區。自實現共建以來,彭山區人武部多次到社區走訪調研,了解產業發展需求,幫助出謀劃策。2024年,當聽說社區購置分揀包裝線資金短缺時,主動援助了一條價值110萬元的分揀線。今年,又支援了社區30余萬元用于廠區擴建。目前,豐華社區柑橘分揀包裝廠已成為周邊規模最大的柑橘分揀包裝、冷鏈存儲中心,有力推動周邊柑橘產業發展,每年為集體經濟增收近50萬元,解決20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
與此同時,聚焦柑橘種植技術,彭山區人武部支援10萬元資金幫助社區建設集體“品比園”,用于柑橘優新品種實驗,還為社區購置了農技書籍,幫助果農提高種植技術。
不僅出點子、投資金、送技術,人武官兵還積極排民憂、解民難。去年夏天,當地遭遇連續高溫天氣,柑橘被烈日灼燒極易失水形成“太陽果”,導致無法上市售賣。村民們一籌莫展,心急如焚。區人武部了解情況后,迅速組織民兵隊伍采取人工灌溉、機械噴灌等方式給果樹“降溫解渴”,有效降低了減產的影響。
“這幾年,社區的發展離不開人武部的幫助。果園連著軍營,初心照著橘林。我們共建的不僅是枝頭的果子,更是軍民魚水的深情!”豐華社區黨委書記張仕云說。
“這段時間天氣炎熱,樹要‘喝’飽水,才能結好果子。”正值夏季農忙,近日,黃豐鎮團結村村民羅大爺一大早就來到自家果園,從附近的王店河引水灌溉。據他介紹,幾年前,王店河中的水又黑又臭,村民走路都要繞行,現在水越來越清,不僅能用來灌溉,還時常可見魚兒。
團結村是黃豐鎮柑橘種植的核心區域,種植面積占全鎮柑橘種植面積近三分之一,有王店河穿村而過。隨著柑橘產業的蓬勃發展,過往存在的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影響柑橘的品質和口碑,阻礙產業綠色發展。
為抓好水環境治理,團結村黨委與省市區三級水利系統開展黨建結對共建,通過組織聯建、活動聯辦,建立起黨員交流機制,共同策劃開展凈岸巡河及河湖保護宣傳等主題黨日活動,構建起“政府、集體、企業”三位一體的河湖管護工作模式。
開展農業種植養殖污染專項整治,修繕加固護坡、排水溝、圍欄,建成親水公園、廣場、游步道,建立3支管護隊伍開展常態化巡河……團結村將水環境治理納入村集體事項。同時,建立積分兌現機制,村民撿到化肥、農藥包裝等都可以得積分兌換成錢,潛移默化中提升群眾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擔當。
在共建單位的指導下,如今的王店河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部分月份更是達Ⅱ類。
“現在,村民茶余飯后經常到河邊乘涼散步,種植的柑橘更加綠色健康,果農收入不斷增加,也自然而然主動參與到治理中來,形成了良性循環。”團結村黨委書記馬懷江介紹。
通過上下聯治,整合資源優勢,形成工作合力,“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業興”的美好愿景正在團結村逐步實現。
“以前開會總是坐不滿,如今黨員們爭先為村里發展出主意!”日前,黃豐鎮共和村老黨員李大叔道出了村上發展的蛻變。
共和村曾是鎮上的后進村,村干部思路不開闊,組織生活單調、黨員積極性低,發展一度處于落后狀態。如何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共和村黨委和在區上投資100億元的新材料龍頭企業——四川杉杉科技公司黨支部架起“村企共建”橋梁。
圍繞“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促”目標,企業黨支部帶來現代化的管理經驗和前沿市場信息,共和村黨委立足產業優勢、人力資源,雙方思想碰撞交流,重溫入黨誓詞、“助學圓夢”、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聯建活動陸續開展。
“謝謝叔叔阿姨,我終于能繼續讀書了!”爺爺病逝、母親打零工維生,15歲的小何一度打算輟學。村、企黨組織共同發起“助學圓夢”行動,7天時間,黨員捐款1.2萬元,并與困難學生結成幫扶對子,資助學費、文具,在貧困家庭與美好未來之間架起了一座“希望之橋”。
除此之外,科學規劃柑橘產業,建設集體超市和快遞驛站,親民化改造黨群服務中心,圍繞“一老一小”和產業發展實施“五維共進”補短板項目,建立柑橘產業信息平臺整合資源……共和村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被有效激活,黨員們積極參與村莊發展,自發組建“先鋒服務隊”,主動開展政策宣講、村莊清潔、農技交流等活動,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繪就了黨建引領鄉村發展的動人畫卷。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