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5-06-26 09:02:56
責任編輯:
在青神縣,時光仿佛被注入了溫暖與愛意,無論是銀發蒼蒼的老人,還是天真爛漫的孩童,都能在此尋得屬于自己的幸福天地。
“一老一小總關情”,承載著家庭的希望與社會的未來,青神縣上下用心用情,以一顆熾熱的心,用創新之舉、務實之策,繪出暖心有感情的底色,讓老人的晚年溢滿夕陽紅的絢爛,讓孩子的童年綻放向陽生長的活力,共同繪就出一幅幸福和諧的動人畫卷。
志愿者服務老人。
實實在在 暖心暖胃
青神老人穩穩有福
在青神縣,老年生活正煥發出別樣光彩,處處洋溢著幸福與美好。近年來,青神縣聚焦老年群體需求,從一日三餐到生活照料,從硬件設施到精神關懷,多管齊下,為老人們打造了一個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
創新助餐服務體系,破解全域養老“舌尖難題”。
青神縣老齡化程度加深,全縣18.58萬總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人5.55萬,占比29.87%;65歲及以上老人4.08萬,占比21.96%。特殊老年人群中,低保、低保邊緣、散居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分別占比6.23%、0.1%、2%、1.0%。調研發現,老年群體面臨生活照料、線上訂餐、日常就餐“三難”困境,特殊群體有營養失衡風險,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難以滿足需求。
面對困境,青神縣積極創新,構建全方位助餐服務體系。政策上,積極申報省級試點項目,整合資源改造助餐場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實現場地免租、稅費減免以及政企合作等多重補貼支持。運營上,采取“公益服務+低償經營”模式,設差異化餐標,通過服務周邊獲取收益補貼成本,實現運營平衡。兩年間部分利潤注入村(社區)基金,形成“以商養善”良性循環。
長者食堂送餐到家。(資料圖)
科技應用方面,開發融合服務系統,提供精準化、多渠道的助餐服務。追溯食材,優化菜譜,為老人建健康檔案,定制特需餐食,持續提升老人營養達標率。人文關懷上,建立“送餐+探訪”模式,創新送餐模式,打造“15分鐘助餐圈”,配送員兼任“銀齡管家”,構建跨代際互助網絡,提供特殊天氣應急等延伸服務。
這一系列創新實踐成效顯著,助餐服務推動解決老年人生活難題30余件,安裝適老化設施10處,促成36個家庭安裝緊急呼叫系統。社區基金募集善款10萬余元,用于助老助小公益事業和社區治理項目,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此外,培育3支社會志愿者隊伍,發展65名銀齡志愿者,形成“積分超市”互助機制,帶動周邊商戶組建“愛心商家聯盟”,提供免費維修、代購等服務,社會互助指數提升48%。
身邊的養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打造高品質養老生活。
近日,眉山市養老服務中心青神區域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步入其中,寬敞明亮的走廊、一間間精心設計的適老化房間,房間內智能化養老設施齊全,床頭安裝的智能服務器兼具緊急呼叫、一鍵換藥等便捷服務功能,讓老年人生活更加安心。在中心活動區,老人們圍坐下棋聊天,或在康復中心鍛煉,娛樂室內悠揚音樂聲與歡笑聲交織,構成溫馨和諧畫面。“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顧,一天三頓飯,搭配得既營養又健康,吃得舒服、住得舒心!”今年剛入住的萬國安老人對中心贊不絕口。
眉山市養老服務中心青神區域中心。
據了解,眉山市養老服務中心青神區域中心占地16928平方米,設有300張床位,中心內醫療室、康復中心、娛樂室、閱覽室等功能區域完備,是全縣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養老機構。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質養老服務,讓老人既能享受專業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又能參與豐富文娛活動,充實精神生活。
此外,青神縣依據當地老年人傾向“原居養老”的需求特點,優化養老服務布局,構建養老服務網絡,通過盤活閑置資產、改造社區活動室、建設日間照料中心等方式,打通服務老年群體的“最后一米”。
目前,青神縣已成功創建3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15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健康老齡化與積極老齡觀融合典型案例中,青神作為唯一“整縣案例”入選。
青神縣正以實際行動,持續推進老齡健康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一村一品”“百花齊放”的老年工作新局面,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安享幸福晚年,真正實現暖心暖胃,美好常伴身邊。
創新引領 無微不至
青神孩子暖暖成長
精心謀劃家風活動,推動家風建設向穩向好。
“在揉制竹子的過程中,大家應該沒聽到‘砰砰砰’的裂開聲吧?這得益于我們青神當地的慈竹韌性極佳,纖維細膩,十分適合用來編織物品……”近日,一場以“家風傳承 非遺學習”為主題的家風訪談會在青神縣如是小院舉行。
活動中,婦女代表們講述了各自家庭里關于勤儉持家、孝老愛親、公益精神等優良家風的故事。“自我記事起,母親的手便總在竹篾間穿梭,把平凡的竹子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的藝術品。那時我尚年幼,只覺得這是一門神奇的手藝,后來才明白,這背后是母親對非遺傳承的深情與擔當。我從母親那里學到的,不僅是竹編技藝,更是那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堅守。”青神竹編非遺傳承人趙爽向記者說道。
家風教育。
家風體驗環節將活動氛圍推向了高潮。婦女和孩子們親手描繪著“讀書正業”“孝慈仁愛”等家風名言,每一筆都凝聚著對智慧的敬仰和傳承的決心。“參加家風活動,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奶奶對我的教導。如今我有了孩子,也要把這些優良家風傳給下一代。”最美家庭代表鄧連瓊開心地說。
近年來,青神縣在家庭文明建設與教育領域邁出創新步伐,縣委宣傳部、縣婦聯等部門聯合實施“眉好幸福家”家庭文明建設工程項目,這場以“家風傳承 非遺學習”為主題的活動,正是青神縣“眉好幸福家”家庭文明建設工程項目實踐的生動范本。
創新打造“眉好幸福家”,構建“協同育人”縣域新范式。
打造多功能“眉好幸福家”文明空間和“五香驛站”,開展“爸爸廚王爭霸賽”等活動,首創“微場景教育生態圈”,將教育融入生活場景;構建父愛教育模型,培育父愛指導員,組成“眉好爸爸天團”提升父親參與家庭教育的技能,親子互動頻率增加300%,并孵化志愿服務隊;挖掘三蘇文化,開發“重走東坡求學路”等家風課堂,服務300余組家庭,創新家風共讀會活化傳統;培育了全國首支“家庭文明工程師”志愿服務隊伍,12名本土“幸福陪伴師” 持證上崗,建立困境兒童臺賬和心理服務體系,推動“眉好媽媽/爸爸”從學習者到志愿者,形成可持續良性生態閉環。
“眉好幸福家”家庭文明建設工程項目是青神縣全力以赴守護“一小”幸福的亮點之一。近年來,青神縣圍繞中心工作,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取得新進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獲得全國廣泛關注,縣婦聯榮獲四川省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眉好爸爸”項目獲得表彰。青神縣在兒童關愛服務方面成果斐然:
“眉好幸福家”項目。
在兒童友好服務建設上,青神縣在2個村(社區)開展相關服務,助力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持續推進“青苗樂園”項目,打造8個村(社區)青苗樂園示范園,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兒童活動,使1000余人次兒童受益。聯合團委、工會開展9期暑期兒童托管班,惠及300余名兒童。
在家庭文明建設中,青神縣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建立2個基層家庭教育服務站,打造特色家風品牌及多個子項目。還做深做實愛心媽媽服務關愛工作,公開招募200余名愛心媽媽,開展志愿培訓,結對關愛縣域內200余名留守、困境兒童,為其提供關愛陪伴、家教指導、困難幫扶等志愿服務,營造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濃厚氛圍。
難能可貴的是,青神縣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全力實施教育均衡發展,全縣所有學校實現了“空調全覆蓋”“可躺式課桌椅全覆蓋”。從2022年開始,該縣相繼建成了普惠托育服務中心——“泡泡樂園”和“青青樂園”,目前全縣已有托育機構19家,托位上千個。“可以躺平睡午覺的課桌椅、每個教室都有的空調,都承載著縣委、縣政府對每一名孩子的愛。”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青神學子躺著午休。
采訪手記
愛意在 “一老一小”間流淌
走進青神,處處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對“一老一小”的深情守護。
在羅波鄉西壩村石花養老互助服務中心,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些老人拉著我的手,不停地夸贊飯菜可口又便宜;一些老人則興奮地分享著大家捐獻蔬菜、共建 “共享食堂”的故事。這里不僅解決了老人的就餐難題,更成為他們情感交流的溫馨家園。
而在“眉好幸福家”家風訪談會現場,孩子們專注地描紅家風名言,認真體驗竹編非遺,眼神中滿是對知識與文化的渴望。趙爽講述母親傳承竹編技藝的故事時,那份深情令人動容,也讓我看到了文化傳承在家庭中生根發芽的模樣。
從志愿助餐服務到養老服務中心,從家風建設到兒童關愛項目,青神縣用創新與溫情,為“一老一小”托起穩穩的幸福。每一項舉措、每一個場景,都凝聚著對生命不同階段的尊重與關愛。感受青神對“一老一小”無微不至地守護,能直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